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擺線針輪行星齒輪傳動由于其主要傳動零件采用軸承鋼并經過磨削加工,傳動時又是多齒嚙合,故其承載能力高、運轉平無級變速箱無級變速箱,主要由壓緊的主動輪裝置、摩檫傳動機構、調速控制機構組成。高強度:在加沖擊負栽或機器逆轉時,本機性能可靠,能精確轉動,屋后座歷。變速范圍大:變速比均為1:5,即輸出轉速可在1:45至1:7.25之間任意變化。近幾十年來,擺線少齒差傳動已發展成為少齒差傳動中應用很普遍、很基本的一種類型,此外,還發展了二齒差、復合齒型、行星軸承與偏心套合并等新的傳動結構。調速精度高:調速精度為1--0.5轉。
減速機性能穩定:本機的傳動部件都經過特殊的熱處理,精密度加工摩檫部位,潤滑良好,運行平穩、噪音低、壽命長。同軸結構:輸入軸、輸出軸同向旋轉,體積小、重量輕。組合能力強:無級變速箱可與各種類型減速機組合,實現低轉速,大扭規的變速效果。在允許負載的情況下,調定的轉速恒定;全機密封,可適用于潮濕、多塵、有輕度腐蝕性的工作環境。技術參數:功率:0.18KW~7.5KW裝置中,普通的定軸圓柱齒輪傳動傳動比小、體積大、結構笨重;普通圓柱蝸桿傳動效率較低;而行星齒輪傳動由于具有傳動比大、重量輕、結構緊湊等優點,而得到普遍的應用。
少齒差行星齒輪傳動是行星齒輪傳動中的一種,它由一個外齒輪與一個內齒輪組成一對內嚙合齒輪副,內外齒輪的齒數相差較少,故簡稱少齒差傳動。少齒差傳動的類型很多,很早出現的是德國人提出的以外擺線為齒廓曲線的少齒差傳動,由于其中的一個齒輪采用針輪的形式,故亦稱擺線針輪行星齒輪傳動;30年代后期日本人開始研制并試生產該行星齒輪傳動裝置,但由于當時工藝條件落后,齒形加工精度很低,因而產量不高;直到60年代擺線磨床的出現,從工藝上保證了擺線齒形的精度,才促進了這種傳動的發展。